《协同共生论:组织进化与实践创新》封面

内容简介

中国管理学派崛起的代表作。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春花教授及其团队在过去10年深入一线实践,探索数字化时代有利于价值创造的新组织模式,以及个体和组织的进化路径。

他们研究发现,生命的自然进化、人类的非凡进步,并非来自个体行为及竞争激发,其根本原因在于协同共生。只有多样性、交互作用,才能产生新的价值,系统才能从无序到有序。

本书探讨了协同共生的效应,提出了协同共生的框架和管理模型,探索了数字技术如何通过协同共生重构企业价值,并展示了小米、美的、腾讯(企业微信)、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致远互联和海尔6家企业的管理实践,它们是“协同共生论”的实践基础。

要解决今天令人应接不暇的变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需要我们自己做出彻底的改变,更需要创造出新的组织形式——更有意义的协同、更有价值的合作、更具责任的创造以及更具灵魂的机构。

作者简介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新华都商学院理事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兼任教授。

朱 丽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聚焦于中国领先企业协同管理模式、网络范式下的管理学创新、OBHRM。曾主持或参与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等基金项目,在LQ、IJHRM、JOOP、《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刘 超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研究聚焦于组织协同、社会网络及组织行为等。曾主持或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南开管理评论》、IJHRM、JOOP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徐 石

北京致远互联(688369.SH)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北大光华EMBA。19年持续专注于协同管理领域,是中国协同管理软件的开创者和践行者。曾荣获2020年度中国ICT产业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清华管理评论》“2016年管理创新实践者”等奖项。

目录

总序 呼唤、孕育和催生中国管理学派
序 做一个重塑者
引言 企业组织新方式
第一部分溯源与定义
第一章 协同共生的本质 2
哈肯的协同论 3
安索夫的协同定义公式 6
卡普兰和诺顿的组织协同 10
康德的关系范畴 13
贝塔朗菲的整体论 15
马古利斯的共生理论 17
小结 协同共生的本质:从无序到有序 22
第二章 协同共生论的定义 23
企业生存环境再认识 24
协同共生论的概念界定 29
企业新价值与管理重塑 39
管理思想发展新阶段 48
本书探讨的核心内容 50
小结 协同共生:整体价值最优 53
第二部分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协同共生效应 56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7
竞争关系带来被动增效 64
共生关系是一种主动增效 70
自组织带来系统自我进化增效 81
范围经济与协同效应 85
小结 协同共生效应:增效作用 94
第四章 协同共生架构 95
组织有效性的两个维度 97
协同共生的组合维度 99
边界内的组织成长 107
跨边界式共生成长 122
小结 协同共生架构:效率与价值进化 132
第五章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 133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的提出 134
场景(Scene) 140
意愿(Desirability) 149
能力(Ability) 157
过程(Process) 167
小结 协同共生管理模型(SDAP):能力塑造 175
第六章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 176
影响价值重构的关键因素 178
决策模式 180
边界重构 186
价值链接 193
平台穿透 201
小结 协同共生价值重构:多主体增值 215
第三部分???制度与技术
第七章 协同共生中的制度创新 218
组织体制与机制创新 220
基于生态位的制度设计 223
科技体制的创新沉淀 227
小结 协同共生制度创新:多主体的生态空间 231
第八章 协同共生的数字化平台 232
网络技术与管理软件的协同进化 233
协同运营中台引发价值重构 236
“数据魔方”—协同共生的“连接器” 240
协同共生理念下企业内外边界成长 243
致远互联协同生态全景 246
小结 协同共生数字化平台:技术赋能 249
结语 重塑价值 250
致谢 256
参考文献 258
······

最后修改:2022 年 08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