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着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歷史》封面

内容簡介

“上下五千年”早已刻入每一位中國人的基因,而考古學讓我們看到另一個與古籍文獻所載的中國相似又不同的華夏,也許難說二者誰更“真實”,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所能見到的中華文明景觀,得益于考古學的襄助,已經殊為精彩,蔚為大觀。20世紀的考古发現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們對于中國歷史的認知,改變了世界對中國文明的基本看法。

全書從中國的重大考古发現中遴選出十個獨具代表性的考古遺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古城、堪稱最早的“中國”的二里頭遺址、商代晚期的安陽殷墟、撥開古蜀迷霧的廣漢三星堆、見證中西文明交流的小河墓地、秦始皇陵、漢代海昏侯墓、漢唐長安城、宋代沉船南海I号、敦煌莫高窟,分别由十位負責一線勘探的考古人——劉斌、許宏、唐際根、高大倫、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段清波、楊軍、劉瑞、崔勇、樊錦詩,以親歷者的角度為公衆揭開考古探掘的面紗,帶領讀者來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現場,講述中國十個重大考古发現的发掘經歷、前沿進展以及文明背后的故事。這一個個現場如同“時間膠囊”,展現了中國各階段的社會生活與文化風貌,提供了獨立于文獻之外的歷史信息,給予我們另一種觀察中國文明的視角。

書中圖文并茂,盡可能将考古報告中的位置示意圖、平剖面圖以及出土的重要文物結合起來,為讀者還原一個現場的原境,并提供背景知識、发現過程、延伸閱讀、博物館展品等信息,将專深的考古報告、學術研究轉化為面向普通讀者的知識讀物,可供對歷史、考古有興趣,以及有意參觀遺址博物館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李零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從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國古漢語研究

劉斌良渚古城的发現者,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二里頭考古隊第三任隊長

唐際根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原安陽殷墟考古隊隊長,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

高大倫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教授

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羅布泊小河墓地发掘領隊,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段清波西北大學考古學教授,原秦始皇陵考古隊長

楊軍海昏侯墓考古隊隊長,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劉瑞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唐研究室研究員

崔勇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第一批水下考古隊員,南海Ⅰ号的考古发掘領隊

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目錄

總序李鴻谷
引言從文明二字想到的|李零
第一講良渚:5000年前的神秘古國|劉斌
長江流域文明的搖籃/良渚古城,5000年前的“超級工程”/玉琮上的神人面孔
第二講二里頭:何以堪稱“最早的中國”?|許宏
洛陽盆地,“最早中國”的誕生地/二里頭的“中國之最”/二里頭的龍形象為何“最中國”?
第三講殷墟:埋藏着一個真實的商王朝|唐際根
甲骨文到底寫了些什麼?/青銅器,“青銅時代”的文明象征/婦好究竟是怎樣一個女人?
第四講三星堆:撥開迷霧下的古蜀故都|高大倫
中國考古史上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從傳說到實證/三星堆文明與中國以外的上古文明
第五講小河墓地:羅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謎|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
深埋在沙漠中的小河墓地是如何被发現的?/千年女尸“小河公主”的真實身份是什麼?/羅布泊樓蘭的消失與生态保護
第六講秦始皇陵:中央集權制的縮影|段清波
秦始皇的真實形象是怎樣的?/秦陵的兵馬俑等陪葬坑代表了什麼?/不止軍事和暴政,秦文化其實是多彩的
第七講海昏侯墓:一座布局清晰完整的漢代列侯墓園|楊軍
27天的漢代皇帝劉賀/5200多枚出土的簡牍,或許将改寫歷史典籍?/海昏侯墓的孔子鏡屏
第八講漢唐長安城:十三朝古都背后的興衰史|劉瑞
十朝都會一城中:為什麼這麼多朝代都定都長安?/長安城到底有多宏偉氣派?/長安城最繁華的商業街
第九講南海Ⅰ号:一艘價值連城的沉船,一段塵封海底的歷史|崔勇
中國水下考古的誕生/濃縮了海洋時代的南宋商船/“來樣加工”的國際貿易形式在宋代就出現了?
第十講敦煌莫高窟:璀璨的藝術寶庫|樊錦詩
為什麼會在大漠之中建造石窟群?/莫高窟,一座世界藝術寶庫/藏經洞有哪些珍貴的文物?
······

最后修改:2023 年 07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