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知识演化史》封面

内容简介

雷恩教授分别考察了文字的演变、科学在古代世界的出现、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知识的全球化、工业化等重大历史事件,最终在更广泛的知识史中重新构建了科学技术史。其研究方法借鉴了进化生物学、认知科学的相关成果,也融合了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又通过力学、化学、地质、农业等方面的具体例子,将多项具体研究整合进了一个大框架内。因此,本书不只是一种通俗意义上对科学的“文化史”叙事,更是通过专业、清晰、严谨的方式,对自然科学各专业领域内的具体研究进行的深入分析。科学被置入更广泛的人类知识背景,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当前的“人类世”地质年代及其带来的多重挑战,本书还在最后部分提出了一个切实而饱含希望的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基于新兴的社会网络分析,更充分和完善地利用互联网,构建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知之网”,也许,人类自身及其文化将最终得以长久存续。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于尔根•雷恩(JürgenRenn),生于1956年,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人文社科部主任,马普科学史研究所、马普地球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教授,欧洲科学史学会古斯塔夫•诺伊恩施万德奖获得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文)》期刊主编之一。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学史、历史认识论。国内已引进著作有《相对论之路》(合著,2019)、《站在巨人与矮子肩上:爱因斯坦未完成的革命》(2009)等。

译者简介

朱丹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科学哲学、生态哲学、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译著有《环境正义论》《现代环境主义导论》《绿色政治论》等,主持中国MOOC《环境伦理学》。

目录

简目
推荐序
中文版序
本书的故事
第一部分 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知识?
第一章 人类世的科学史
第二章 人类知识历史理论的要素
第二部分 知识结构如何变化
第三章 抽象与表征的历史性质
第四章 知识系统中的结构性变化
第五章 作用中的外部表征
第六章 作用中的心智模型
第七章 科学革命的本质
第三部分 知识结构与社会如何相互影响
第八章 知识经济
第九章 实践知识的经济
第十章 历史上的知识经济
第四部分 知识如何传播
第十一章 历史上的知识全球化
第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多种渊源
第十三章 认知网络
第五部分 我们的未来依赖何种知识
第十四章 认知演化
第十五章 “出全新世记”
第十六章 面向人类世的知识
第十七章 科学与人类的挑战
术语汇编
注释
参考文献
······

最后修改:2024 年 05 月 0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