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熟悉變為陌生: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封面

内容簡介

◎我們為什麼正在失去愛的能力?瘋狂消費后,欲望為什麼始終得不到滿足?每個人為什麼都成為其他人的敵人?

齊格蒙特•鮑曼去世前,曾與瑞士記者彼得•哈夫納交談了幾天,在他英國利茲的家中,就他畢生的工作進行了四次長談。

在這場談話中,他繼續以“流動的現代性”來描述我們的時代,涉及當前生活的方方面面:愛與親密關系、身份、工作與休閑、家庭、猶太性、道德、幸福、社會、宗教、政治。從經濟危機到新型窮人,從社會責任到公民權利,從戰争陰影到幸福日常,從偶像作家到人格類型……并就這些話題,深入思考,為我們這代懸浮在不安全感的人提供對自己境況的新認知,改變了我們對現代世界的思考方式。

這場最后的對談,讓我們對21世紀最偉大的社會學家、思想家之一鮑曼有了新的了解:他從不回避我們這個時代的重大問題,總是努力質疑公認的智慧和常識,讓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

作者簡介

齊格蒙特·鮑曼(1925—2017)

出生于波蘭,當代西方傑出的思想家。

曾任華沙大學社會系教授、英國利茲大學終身教授。被譽為“當今用英文寫作的最偉大的社會學家”“后現代性預言者”。

一生出版50多本著作。代表作品有《流動的現代性》《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現代性與大屠殺》《社會學之思》等。

彼得·哈夫納(1953—)

記者、作家。長年在美國、波蘭和德國工作。

他在蘇黎世大學攻讀哲學和歷史學位。之后,成為一名自由記者,為瑞士、德國和奧地利的媒體工作。1994年獲埃貢·歐文·基施獎。1994年獲蘇黎世新聞獎。

————

【譯者簡介】

王立秋,云南彌勒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比較政治學博士,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譯有《渎神》《潛能》《為什麼是阿甘本?》《散文的理念》《導讀薩義德》等。

目錄

前言/i
說明/vii
·
1愛與性别
選擇伴侶:為什麼我們正在失去愛的能力/1
2經驗與回憶
命運:被歷史塑造的我們怎樣塑造歷史/15
3猶太性與糾結
适應:猶太人會被什麼吸引/45
4智識與投入
社會學:為什麼它不應該把客觀的和個人的經驗分開/71
5權力與認同
現代性:論被迫非己,或變成别人/93
6社會與責任
團結:為什麼每個人都成為其他人的敵人/121
7信念與原教旨主義
世界末日:為什麼相信(一個不存在的)神是重要的/155
8烏托邦與歷史
時間旅行:今天的“彼岸”在哪里/175
9當下與未來
無用之人:誰是現代社會的女巫/189
10幸福與道德
良好生活:脫掉太緊的鞋意味着什麼/215
·
注釋/233
部分參考文獻/237
······

最后修改:2024 年 05 月 0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