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青銅潮:前甲骨文時代的千年變局》封面

内容簡介

禮樂制度是中國文化的精髓,青銅禮器是中國禮樂文明的載體和标志,承載了豐富的精神内涵。許宏在本書中,梳理了中國距今六千多年至三千多年從原始銅合金到紅銅、青銅的考古发現,捋清在甲骨文发現之前一千多年青銅技藝发展的脈絡,勾畫了東亞大陸青銅文明畫卷的卷首,追溯“青銅中國”的肇始。

作者簡介

許宏,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2019年擔任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考古隊隊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夏商周考古和中國古代城市考古,從事中國文明形成與早期國家的考古學研究。

他是公衆考古學的倡導者和踐行者,多年來進行考古學普及型知識讀物的寫作,有“解讀早期中國”系列叢書,包括《何以中國》《大都無城》《最早的中國》等。

目錄

引子 從司母戊大鼎說起  1
一 時空界說  9
東亞·東亞大陸·中國·中亞  11
甲骨文·殷墟文化·公元前1300年  14
何人用銅,如何用銅  15
二 青銅潮前鋒大掃描  19
“原始銅合金”初現期(公元前4700—前2100年)  21
仰韶時代 寥若晨星  21
紅山人用過銅嗎?  25
龍山前期 朦胧探索  26
多種合金嘗試期(公元前2100—前1700年)  29
西北華北 高地先亮  30
中原出彩 東南空寂  33
龍山時代 東北無銅  35
高地前沿 繁星密布  37
中原持續 互動創新  41
三核心區域及其沖擊波  45
先導二里頭(公元前1700—前1550年)  48
青銅大邑出中原  49
衆星捧月看周邊  58
蓬勃二里崗(公元前1550—1300年)  62
早期承前 禮制初成  65
晚期波峰 四方推展  79
四 潮頭外緣大掃描  95
推波有活水:西北至北方  97
晉陝地區  97
河套地區  97
甘青地區  100
觀潮此處佳:燕山至東北  103
直接進入青銅時代的區域  103
漸次進入青銅時代的區域  109
無緣青銅時代的區域  112
各區域青銅時代上下限的梯次  113
潮平兩岸闊:大黃河三角洲  114
太行山東麓平原  117
海岱及周邊地區  118
韻味看余波:長江中下游  120
江淮-江南地區  120
長江中游左近地區  120
微瀾漫西南:川渝藏地區  122
五 觀潮的斷想  127
“青銅時代”:從遺存到概念  129
誰先進入青銅時代?  129
誰的青銅時代?  132
時空遐思:對二維邊界的探究  135
東亞“銅石并用時代”獻疑  135
半月形地帶與“中國弧”  138
潮余拾貝:器物身世趣話  144
謎一樣的獸面銅牌飾  144
巫術之鏡,妝容之鏡?  149
長身戰斧與環首刀  152
喇叭口耳環與臂钏  156
漸遠漸變的倒鉤銅矛  159
權杖受阻于神奇“弧帶”  163
附錄一 余緒尋蹤:“重器”縱覽  167
(一)中原地區  168
(二)西北至北方  171
(三)南方地區  176
附錄二 東亞大陸使用銅器的考古學文化一覽
(公元前3000—前1200年)
注釋  181
主要考古資料存目  198
后 記  209
······

最后修改:2022 年 08 月 1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