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曾国藩出身平凡,没有显赫家世,却凭借不懈奋斗,从一介书生成长为国之栋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布衣到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最终成为晚清中兴名臣。他是如何面对困难、咬牙立志,是如何在动荡的时局中赤地立新、运筹帷幄,又是如何在功成名就之时保持清醒、全身而退?
著名清史专家林乾、迟云飞研究曾国藩二十余年,积累深厚,本书基于扎实的史料,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晚清名臣曾国藩起伏跌宕、逆风飞扬的一生;不仅详述了曾国藩的成长轨迹、复杂的社会关系,而且深入解读了他的精神世界与成功秘诀。
本书文风轻松耐读,精彩程度虽非小说却胜似小说,令人爱不释手。这部传记不仅是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升级的深刻启示。
编辑推荐
1. 一本书读懂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奋斗人生与处世之道。书中曾国藩简谱、曾国藩重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等,有助于全面展现一个更为丰富、立体、真实的曾国藩。
2. 著名清史专家撰写,史料功底扎实,文字叙述简练。本书文风轻松耐读,精彩程度不是小说却胜小说,令人爱不释手。
3. 曾国藩的人生经历、精神追求与处世哲学,都能给人以启示。他克己自律,面对困难咬牙励志,敢于赤地立新,从一介书生逆袭成为国家栋梁。他
4. 这部传记不仅是对一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动刻画,更是对普通人如何通过努力奋斗实现自我升级的深刻启示。
5.本书原版豆瓣评分9.2分,冠绝各类曾国藩传记。
作者简介
林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典志组专家。著有《传统中国的权与法》《康熙惩抑朋党与清代极权政治》《治官与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言官与康乾政治》《雍正十三年》等。
迟云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清末新政改革、民国初年政治变革。著有《清末预备立宪研究》《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宋教仁思想研究》《艰难转型:人物与近代中国》等。
目录
第一章业农世家一但以箕裘承祖泽
二孝闻乡里的父亲
三性格刚毅的母亲
四曾门家法的传人
第二章跻身士林
一惟楚有才
二陶澍与湖南经世派的崛起
三早年两知己
四曾门第一个进士
第三章锐意功名
一圣贤英雄皆可为
二砥砺人生的师友
三改易品性的艰难历程
四得不到“炭敬”的穷翰林
五理学之外的经世学问
第四章走向高官
一三十七岁的高官
二关注巨变,厌恶官场
三高位不失书生本色
四署理部务,每日“自课八事”
五陈民间疾苦,指皇帝缺失
第五章团练大臣
一不忍坐视桑梓之痛
二别开生面,赤地立新
三取法“戚家军”
四精神训练与思想灌输
第六章屡遭坎坷
一越俎代庖,不避嫌怨
二群疑众谤,移师衡州
三筹办水师,意在长江
四营垒内部的矛盾
五潜龙在渊,四拒旨令
第七章初试锋芒
一传檄出师,“胜过百万兵”
二出师不利,首次自杀
三咬牙立志,整军妙高峰
四左、胡相助,“引用一班正人”
五攻取武汉,有功不赏
六言词激烈,重劾崇纶
七调和诸将,胡林翼抚鄂
八“东南大局,似有转机”
第八章困顿江西
一兵败湖口,再次自杀
二惶惶终日,塔齐布之死
三“闻春风之怒号,寸心欲碎”
四仰食他人,艰难经营
五同年反目,参奏陈启迈
六罗泽南援鄂
七罗泽南之死
八蓄势待机,曾家军入赣
第九章一生三变
一“家门有大故,游子心不安”
二委曲心事,委军守制
三反躬自省,全无是处
四身在纯庐,心系军旅
五军需报销,为部费发愁
六追思先人,改葬父母
七朝野奏起,重返军营
第十章历尽艰辛
一援浙援闽,均未成行
二三河惨败,精锐尽失
三磨砺人才,李鸿章入幕
四不去四川当“作客”
五兵分四路,“办窃号之贼”
六初战太湖,进围安庆
七署理江督,“天意岂有转乎”
第十一章运筹帷幄
一钦差大臣走稳着
二总督立规矩,政事新气象
三曾国藩大开口,左宗棠出山
四身困祁门,进退维谷
五应否“勤王”,左右为难
第十二章攻取安庆
一转旋之机,取势千里之外
二大战败英王
三人琴并亡,为胡林翼请功
四关注朝局,“虚望太隆”
第十三章天京城下
一谋取江浙,别立淮军
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
三态度强硬,解散“阿思本舰队”
四曾国荃孤军逼金陵
五惊心动魄的四十六天
第十四章覆灭“天朝”
一紧缩包围圈,围死金陵城
二凄风腥雨秦淮河
三杀李秀成之谜
四部属“劝进”,扑朔迷离
第十五章功高自警
一乱世功名,尤为难处
二推权让利,老庄学说最好
三韬光养晦,留淮裁湘
四曾、左龃龉,留百年谜题
五“重整河山”,勉力为之
第十六章剿捻失败
一僧王战死,奉旨平捻
二万难迅速出征
三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寇”
四降伏悍将,约法三章
五防河不成,师老无功
六疑谤丛集,求退图保全
七位高权重,难以息肩
第十七章倡办洋务
一近逼卧榻,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设厂制造,“为中国自强之本”
四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
五开历史先河与不可克服的矛盾
第十八章总督直隶
一晋见慈禧,位列汉大臣之首
二改造绿营,兴办练军
三清理积案,整肃吏治
四兴修水利,防杜河患
第十九章办理教案
一天津教案,震动朝野
二不吝一死,再立遗嘱
三左右为难,委曲求全
四谤议丛积,众矢之的
五曾国藩的外交方针
六怅惘无限,三任江督
第二十章不计毁誉
一审定“刺马奇案”
二整军经武,致力自强
三“日夜望死,忧见宗社之陨”
四痛自刻责,期待“三不朽”
五长逝金陵,生荣死亦哀
第二十一章是非成败盖棺不定论
一兵为将有,外重内轻
二满汉力量对比的变化
三湖湘文化之传承
四青年毛泽东:“独服曾文正”
五对曾国藩的评价
附录一曾国藩十代世系表
附录二曾国藩简谱
附录三曾国藩主要社会关系人物小传
附录四本书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