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的九炷香:哪吒、龍涎香與坦博拉》封面

内容簡介

本書以幾個富有特色的歷史主題與文化意象作為線索,串聯起世界多地在歷史上開啟互動的廣泛歷史。

作者向我們呈現,哪吒所代表的“蓮生/蓮化”意象并非中國特有,而是埃及經由西亞和印度傳到中國的;商周時期中原内地的海貝,也并非從本土的南方沿海地區傳來,而是從馬爾代夫經印度自西傳入我國西北和北方。而元明時代江南官倉中的海貝則大多來自琉球,以此為切口,作者向我們展現了琉球在此時所发揮的連接東亞、東北亞、東南亞乃至南亞的重要樞紐職能。

除此之外,作者還以海底磁山傳說、龍涎香貿易為線索,揭示其背后的中國和印度洋(阿拉伯)世界的文化貿易交流史;并揭示了1815年,位于南半球的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号稱人類文明史上的最大火山爆发),及其引发的極端氣候異常,如何對全球,特别是19世紀的古代中國形成意想不到的阻礙力量。

全書内容形散而神聚,以蓮印、海貝、龍涎香等微觀事物為線索,追溯它們的來源和去向,及其在歷史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廣泛探讨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的亞洲大陸,與印度洋諸地、太平洋島嶼等地的文化、貿易交流史,最終展現出一部豐富又精致、跨越幾個世紀的全球互動史。

作者簡介

楊斌,浙江建德人氏,美國東北大學博士、西泠印社社員、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

著有《海貝與貝币 :鮮為人知的全球史》《季風之北,彩云之南》《人海之間 :海洋亞洲中的中國與世界》《誰是那個弱女子 :郁達夫的愛恨離愁》等,其作品曾入選2021 新京報年度閱讀推薦榜,獲 2004年美國歷史學會谷登堡電子獎、第17屆和19屆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第二屆文景歷史寫作獎十強、2023年亞洲圖書獎。

目錄

緒論如是我聞:全球史的知與行
難以捉摸的全球史
全球史的歷史背景
誰做了全球史研究
“西方的崛起”
跨學科
跨文化互動
九炷香
第一章蓮生埃及:哪吒的前生后世
“求醫者起死回生”:澳門的哪吒三太子
從佛教到道教:中華文化中的護法神
三太子自印度來
|全球史的九炷香:哪吒、龍涎香與坦博拉
蓮生埃及
蓮上男童:出埃及記
蓮生童子在中國
景教碑刻中的蓮花十字架
景教銅牌中的蓮花十字架
解題
第二章愛蓮說:中國為什麼缺少蓮印
愛蓮而缺蓮印
埃及:印章與封泥中的蓮紋
印度的蓮紋封泥
中國為什麼缺少蓮印
西藏地區的蓮印與蓮紋封泥
余論:全球現象,地方特色
第三章印度洋來的“寶貝”:商周時期中原的海貝
老問題,新答案
海貝從哪里來
洛陽曹魏大墓石楬中的“海貝四枚”
海貝是貨币嗎
亢鼎中的“貝”
“用作寶尊彝”
海貝為什麼不是貨币
第四章囤積江南:琉球進貢的馬爾代夫海貝
引子:云南的貝币
元代:從江南到云南
馬爾代夫的進貢
明初:從南京到云南
琉球來的海貝
第五章“不朽”的“黑石号”:考古和文獻中的“無釘之船”
海底沉睡1170年
海洋考古首次发現的縫合船
中西文獻中的無釘之船
“地產椰子索”
古代中國的無釘之船
海底磁山
印度洋的“弱水”
“吸鐵嶺”
最后的無釘之船
第六章宋代中國的海洋突破:“泉州一号”航線新考
從三佛齊返航嗎
可能來自印度的香料
海貝
船體附着生物
文獻中宋代的中國海舶、航線和中國商人
其他兩艘宋代沉船
第七章來或不來:中國宮廷中的龍涎香
印度洋的“龍涎嶼”
糞便、樹脂、海底的蘑菇或瀝青
“西南海”中來
中國的命名:龍之涎
“未婚妻的懷抱和靈魂的香味”
唐宋的中國:從流言到實物
宋代宮廷中的龍涎香
制造龍涎香
“每兩與金等”
下西洋所見龍涎香
從龍之涎到龍之精
龍涎香的不來
十七兩龍涎香從哪里來
為什麼不來
第八章人鼠之争:復活節島之謎的新探索
百萬年的寂寥
前人之述備矣
若有若無的殖民主義的影子
什麼時候有了人
是人還是鼠
老鼠也挑食嗎
是愚蠢的原住民嗎
第九章1815年的坦博拉:火山爆发、全球氣候變遷與道光蕭條
人類文明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发
火山氣候的形成
坦博拉、氣候變遷與中國
氣候與19世紀的清朝
結語知難而進,蹒跚前行
附錄一“BonVoyage”
附錄二天不假年
附錄三斯人已乘黃鶴去
后記
······

最后修改:2025 年 03 月 0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