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今极重要的历史学家吉尔·莱波雷倾力之作!以800余页的篇幅覆盖了数百年的历史,从哥伦布到特朗普,全面展现美国的发展历程和社会分裂,暗藏着的讽刺与矛盾,去重新审视美国人的历史及当下的撕裂与挑战。1492年,哥伦布的...
犹太人对苦难的卓越忍耐力、对困境冲突的化解智慧、对流浪处境的乐观精神和对理想目标不懈追求的坚定态度,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犹太人四千年简史》追溯犹太民族的起源,简要概述犹太人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以及犹太教...
德国现任总统弗兰克-·施泰因迈尔评价道:“我们能在思想上对自由和民主保持开放,有温克勒的一份功劳。”的确,我们需要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准确聚焦德意志民族历史的所有发展脉络,并把它们转译为可被的政治实践所...
“日本大败局”系列,还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与苏军、美军作战的全程。记录了那些深刻影响了“二战”命运和世界格局的生死相搏!这也是一部关于现代战争的启示录,对当今仍有实际观照意义。已出版《日本大败局1:当关...
1500年2月24日凌晨,隆冬中的比利时根特夜色深沉,而正在举办舞会的布拉班特公爵府上仍然灯火通明,乐声悠扬。舞会上,一位贵妇人忽然感到一阵腹痛,于是匆匆走进厕所,独自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在圣玛弟亚日于厕所降生的男婴,虽...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的日本,「新左翼」、「全共鬥」、「武鬥棒」、「粉碎安保」、「大學解體」、「自我否定」曾經構成一個世代的關鍵字,年輕的大學生和高中生紛紛戴上頭盔,拿起木棍,封鎖自己所在的校園,並走上街頭和警...
2024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史上崭新的一章。本书通过图片影像生动形象地展现1949年人民的抉择,国家的命运。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国的面容:选取具有时代性、典型性、故事...
从甲午战争开始,中国人对自己的“近代”有着不堪回首的记忆,“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损者心态占据了意识形态的主线。在这种弱者感受的氛围中,社会达尔文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丛林法则思想应运而生。适时地...
相传,公元64年7月19日晚上,罗马皇帝尼禄放火烧毁了他雄伟的帝都,并在城市燃烧的同时演奏小提琴。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年多——很可能几乎不是真的。本书中杰出的罗马历史学家安东尼·巴雷特(AnthonyBarrett)澄清了事...
乡谊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因素,本书紧扣近代会馆等同乡群体转型成为公共团体的时代脉搏,探讨了影响乡谊流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乡谊流动的拓展与分化。以明清同乡京官印结为切入点观察了京师政治制度运作与出仕者社会生活,...
●纵览拉丁美洲5000年文明之路●北京大学两代拉美史学者联手创作●从欧、美、非三大洲文明“冲突与融合”的角度,观察这片孤独而又魔幻的大陆。拉丁美洲,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以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
馬軍教授長年耕耘二次大戰時期的軍事史與上海地方史研究,本書收錄了他近三十年來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精華篇章,分為蘇德、遠東與上海三大地域,以二次大戰時間為經,三個主要地帶為緯,編織出一幅別開生面的「二次大戰圖...
古人怎么去旅行?著名秦汉史专家,用详尽的史料,全方位简述古代中国的行旅生活《灞桥折柳:中国古代行旅生活》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古代行旅生活的历史著作,王子今教授凭借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汇集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诗歌、绘画...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近代欧洲极具灾难性、后果极为严重的战争。这场多年无法结束的战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疯狂的暴力行为与毁灭性灾难,在德意志人的集体意识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约翰内斯·布克哈特从全新...
16—17世纪,中国丝绸风靡太平洋两岸,从王公贵胄的独有之物变为跨越社会阶层的“尤物”。跨洋丝绸贸易的出现,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一种世界性的物质文化随之产生。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
伊斯坦布尔,旧称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也是历史上三大著名帝国的首都。作为东西方之间的门户,亚洲与欧洲的不同文化在此碰撞、融合。1453年,“征服者”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了这座城市,使之成为奥斯曼帝国...
古希腊,又称希腊的“古典时代”。在这个时期,希腊文明达到巅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由古希腊文明所繁衍出来的子文明如此繁荣而强盛,至今仍令人叹为观止。 从希腊神话到荷马史诗,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
唐五代文学研究权威大家陈尚君的最新通俗力作。自嘲为“唐朝片警”,雅号“唐朝神探”的唐五代文学研究大家、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人称“唐代没有他不认识的人”。本书正是陈尚君教授近年致力于文化普及的最新...
韩国是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到90年代末已经跻身发达国家之列。这30余年间的经济飞速发展,被称为“汉江奇迹”。韩国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希望又是挑战:既然韩国成功了,那么其他国家没有理由不...
本书作者用20多年的时间,走访世界各地,翻阅查证数以千计的档案文献与证词写出这本书。内容包括荷兰的石油公司谋杀尼日利亚当地土著人士、瑞士苏拉集团如何在“二战”时期为纳粹提供移动毒气室、纳粹万湖会议中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