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教養法》封面

内容簡介

一所原本普通的學校,為何吸引優秀學生紛紛報名?日本教育改革先驅工藤勇一如何讓差生发生驚人的改變?

本書是糾正現有教育觀念、探索“未來教育”的先驅之作,被日本讀者視為新時代“教育指南”。日本名校麹町中學的工藤校長颠覆學校教育中的“理所當然”,與腦科學專家青砥瑞人跨領域合作,将全新的腦科學研究應用于教育。他們歷時三年潛心研究,发現教養孩子的兩大關鍵是心理安全和元認知。本書是給當代父母實用的教養指南,書中根据真實的教育場景,從腦科學與教育的角度給出了科學的建議,幫助父母走出傳統教養的誤區。只有運用大腦能接受的教養方式,才能真正培養出自主自律的孩子,讓孩子實現真正的高質高效學習,充滿信心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日]工藤勇一

畢業于東京理科大學理學部應用數學系。歷任東京都教育委員會、目黑區教育委員會、新宿區教育委員會教育指導科長,千代田區立麹町中學校長等職,2020年起擔任橫濱創英中學·高中校長。先后擔任内閣官房教育再生執行會議委員、内閣府規制改革推進會議專家委員、經濟產業省產業結構審議會臨時委員等職。著有暢銷書《不要再做學校“理所當然”的事,學生和老師都要改變!公立名牌中學校長的改革》,以及《麹町中學打破常規的校長:脫離常規的教導》《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父母可以做的事》《啟動自主學習力》等多部著作。

[日]青砥瑞人

DAncingEinstein株式會社代表。畢業于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簡稱:UCLA)腦神經科學系。他開拓了NeuroEdTech和NeuroHRTech這兩個新領域,不僅将大腦的知識應用于醫學,還将其應用于人類的成長,并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在該領域獲得多項專利。著有《大腦自驅力》《快樂的壓力》等。

目錄

第1章如今教育現場正在发生什麼?
思考教育的本質
缺乏自我意識的日本人
過度照顧孩子的父母
将方法目的化的教育方式,會忽略教育的本質
認識腦科學
第2章什麼是心理安全感
什麼是神經科學?
快速发展的“大腦可視化”
大腦原理①“用則進步,不用則退步”
大腦原理②人的意識是有限的
大腦原理③人本來就容易產生負面思考
因谷歌而著名的“心理安全感”
一旦大腦感到壓力,會有什麼反應?
大腦戰斗或逃跑的反應
因處于心里危險狀态而喪失的大腦機能
機能①背内側前額葉皮層負責結合“現實思考和推論”和“錯誤檢測”(dmPFC)
機能②有意識的注意和思考(dlPFC)
機能③抑制不恰當的行為(rlPFC)
機能④情緒的調整(vmPFC)
對壓力的“抗壓性”深受童年經歷影響
越強烈訓斥孩子,孩子越記不住
被責罵的情感記憶會深刻保存在大腦中
訓斥孩子時,大人處于心理危險狀态
毫無壓力并非好事
壓力适應大腦機制
适度的“必須做”可以刺激大腦活動
運用“多巴胺”,創造zui理想的動機
自我肯定感可以提升抗壓性
如何創造一個不否定孩子的環境?
将“對未知的恐懼”轉變為“對新事物的期待”
第3章創造讓孩子感到安心的環境
使孩子陷入心理危險狀态的教育環境
提升心理安全狀态的兩個關鍵點
督促孩子自己做決定的“三句箴言”
“三句箴言”改變孩子的意識
訓斥孩子不是教育的zui終目的
不要求孩子做連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貫徹“即使失敗也沒關系”的思想
大人不要扮演完美的人,也不要以此為目标要求孩子
不要将孩子跟别人比較
讓孩子參加“我想做”的社團活動
不要給孩子貼上自我否定的标簽
别給孩子提供他不需要的幫助
讓孩子的心靈有所依靠
培養心理安全感的正确夸獎方法
做好充分的準備,壓力就會減輕
學校是讓人體驗錯誤和失敗的地方
教導學生拆解問題的方法
第4章什麼是元認知
什麼是元認知?
客觀和俯瞰的區别
沒有直面自我習慣的人,遇事容易責怪他人
為什麼内省很困難?
容易依賴外部評價自己
只有具備元認知能力的人,才能培養孩子的元認知能力
鍛煉元認知的理想主題①“糾結”
鍛煉元認知的理想主題②“夢想”
通過元認知實現的幸福感
找出每天zui開心的事
第5章鍛煉孩子元認知能力的方法
元認知能力需要具體和持續地訓煉
優秀的人善于了解自己
為什麼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從“不反省”開始
不當的言語會剝奪孩子建立元認知的機會
讓孩子充分意識到過程的重要性
“模仿”的好處
用語言表達出孩子忽視的進步
不要過于在意人際關系的煩惱
如何提升老師和父母的元認知能力?
效果好的就繼續下去,效果不好的就放棄
后記
······

最后修改:2023 年 09 月 0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