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和别人有何不同?
這些不同從何而來,對我又意味着什麼?
現在的我可能发生改變嗎?
這些無處不在的個體差異及其由來,正是人格心理學探索的主題。本書通過人格心理學的經典理論與現代研究,依托“人格特質”描畫形形色色的個體,圍繞“人格成因”梳理形塑個體差異的復雜力量,聚焦“人格動力”闡釋個體差異的人生意義,豐富而深邃的心靈圖景由此展開。
我們是獨一無二的我們自己。“人格”并不是一個名詞,而是一個動詞,我們永遠都在“成為”,可以被描述卻無法被定義。
作者簡介
王芳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研究領域為人格與社會心理學,講授課程包括“人格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研究文章发表在《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人格與個體差異》《積極心理學雜志》《心理學報》等,譯有《人格心理學》《努力的意義》等。
目錄
自序第一部 人格特質:我是誰?
01.星座科學嗎?人格類型與人格特質
02.内向者不合群?大五人格之外向性
03.過于靈敏的“威脅探測器”:大五人格之神經質
04.高責任心的人更長壽?大五人格之盡責性
05.“好人有好報”還是“人善被人欺”?大五人格之宜人性
06.創造力的人格基礎:大五人格之開放性
07.“大五人格”是怎麼來的?詞匯學假設與因素分析
08.五個足夠嗎?大五人格模型的局限性
09.人性的陰暗面:暗黑人格
10.性格決定命運?人格的穩定性和功能性
第二部 人格成因:我從哪里來?
11.人格與生俱來嗎?大腦功能與人格的關系
12.進化的力量:自然選擇與人格多樣性
13.一起向獅子扔石頭?合作的進化
14.都是基因惹的禍?人格的遺傳基礎
15.DNA即命運?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16.“内心的一罐金子”:依戀風格
17.原生家庭即原罪?家庭教養
18.看到魚,還是看到水?文化與思維方式
19.我,還是我們?文化與自我建構
20.瘟疫如何影響人與文化?行為免疫系統
21.是誰來自山川湖海?社會生态環境與聚集性人格.
22.以性别差異和心理疾病為例:自然與建構的合力
第三部 人格動力:我要到哪里去?
2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變态?弗洛伊德論心理能量
24.沒有不焦慮的生活,只有不思考的人生?弗洛伊德論心理沖突
25.自我保護,還是自欺欺人?弗洛伊德論自我防御機制
26.如何洞悉潛意識?經典精神分析理論的應用
27.弗洛伊德的理論遺產:現代研究中的精神分析
28.生活對你意味着什麼?阿德勒論自卑與卓越
29.出生順序會影響人格嗎?阿德勒論家庭中的動力
30.與遠古精神對話:榮格論集體潛意識
31.由暗方知明:榮格論原型
32.要自由,還是要安全?弗洛姆論現代人的精神困境
33.生而為人的意義:馬斯洛論心理需要
34.逃不出使命的約拿:馬斯洛論自我實現的人
35.你喜歡當下的自己嗎?羅傑斯論現實與理想自我的差距
36.做自己,還是别人期待的自己?羅傑斯論自我的價值
37.錢能買到幸福嗎?積極心理學論财富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
38.意義比快樂更健康:積極心理學論真實的幸福
39.你我眼中的世界緣何不同?凱利論個人建構
40.人格可塑嗎?德韋克論努力的意義
結語 猜不透的“斯芬克斯之謎”
參考文獻
附錄 大五人格測驗
······
[ 我們何以不同下載地址【免費下載】 ]
最后修改:2023 年 12 月 31 日
© 允許規范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