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西線無戰事》作者雷馬克動情書寫“二戰”前普通人的困厄與掙扎,再現納粹陰影下歐洲大陸風雨飄搖的社會圖景。
☆在這個人與人之間充滿非理性憎恨的時代,竟是陌生人的善意庇護着我們野草般的生活。
☆名家譯本,全新呈現
————————————————
★《鄰人之愛》創作于1938—1939年雷馬克輾轉流亡于瑞士和法國期間,直到1953年才首次在德國出版。小說借克恩、露特、施泰納三位主要人物颠沛流離的命運,串聯起“二戰”前夕一系列被納粹迫害的無家可歸者的故事。
—————————
★因為沒有合法的身份證件,我們這幫流來蕩去的人已經習慣随時與一切告别。數年颠沛流離的生活使我相信,自私、無情、慣于撒謊的人總能活得更容易些。但我也仍舊相信仁慈、友誼、愛情,相信人會沖破自我保護本能去幫助毫不相關的人,我甚至比生活安寧的人更常經歷這樣的故事……
作者簡介
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ErichMariaRemarque,1898—1970)
德裔美籍小說家。1898年生于德國一個工人家庭,18歲時志願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并在前線負傷,戰后做過教師、記者、編輯等多種工作。1929年,長篇小說《西線無戰事》出版,引起轟動,并迅速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使他成為蜚聲世界的作家。因為他的反戰立場,德國納粹上台后,将他與托馬斯·曼等人的作品公開焚毀。1938年,他被剝奪德國國籍,后流亡美國。1947年,他加入美國國籍,次年返回歐洲并定居瑞士。1970年9月25日,雷馬克在瑞士逝世。1991年,雷馬克的家鄉奧斯納布呂克設立埃里希·瑪麗亞·雷馬克和平獎。
雷馬克的著作大多帶有自傳色彩,用詞精練,抒情的書寫中卻透出客觀、冷峻的氣質,被比作德國的海明威。他一生共著有十五部小說、三個劇本和兩部文集,其中《西線無戰事》《凱旋門》《伙伴進行曲》《愛與死的年代》等多部作品被改編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