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做父母最重要的事,就是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
孩子總是需要催促,不夠自覺,做不到自我管理?
媽媽付出很多,孩子卻不領情,反而有逆反心理?
媽媽很有挫敗感,忍不住吼叫,破壞了親子關系?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常忘了,孩子是和父母不同的個體,承認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在養育中做到有步驟地放手,孩子才能自我管理。
本書分為上下篇兩個部分來幫助媽媽自我覺醒。
上篇是向内覺察:停止自動化反應,做内核穩定的媽媽。
如果我們經常忍不住對孩子控制、說教,甚至惡語相向,這說明,我們在帶着自己的情緒和限制性思維養育孩子,并且因為缺乏支持而疲憊不堪;孩子的挑戰行為觸发了我們内在的恐懼和童年創傷,引发了我們的自動化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媽媽對孩子抓得越緊,孩子越不能自我管理。
這時,媽媽最需要的是自我成長,覺察自己下意識的自動化反應,擺脫潛意識的影響,并主動尋求幫助,逐步成長為内核穩定的媽媽。只有這樣,媽媽才能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孩子也才有自由生長的空間。
下篇是放下控制:進入覺察狀态,培養善于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孩子。
當我們開始對自動化反應保持覺察,我們就可以在具體的養育場景中學會暫停,一個一個地拆開自己隐藏的“情緒炸藥包”,療愈自己的隐形傷痛。這時,孩子也有了自我反思、向上生長的空間。當我們進入覺察狀态后,我們才能給予孩子适當的支持,引導孩子自我管理。
其實,叛逆的孩子,只是想長大;有情緒的孩子,只是需要幫助了。每一個挑戰行為背后,都有一個正向意圖;而良好的習慣,才是自控力的根本來源。只有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接納,孩子才能更好地實現突破和成長。
另外,本書每一節的最后,都設置了對應的覺察問題,你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通過自由書寫的方式幫助自己進行深度覺察和自我梳理,啟動内在的覺醒。
相信經過時間的沉澱,你會驚喜地发現:當我們不再過分關注孩子當下的行為表現,而是松弛地回應孩子行為背后的需求時,孩子真的可以逐步做到自我管理。
作者簡介
趙欣
公衆号“媽媽力”創辦者、學習自驅力導師、“父母游戲力”高級認證講師、因材施教家庭教育顧問師、國際認證鼓勵咨詢師,被稱為“接地氣、懂媽媽”的親子講師。
致力于讓養育更輕松,讓媽媽更幸福。
著有《自驅型孩子:21天喚醒孩子的自主學習力》。
目錄
上篇向内覺察:停止自動化反應,做内核穩定的媽媽第一章•媽媽的自我成長:做自己的情緒功課
第一節停止吼叫:怎樣打破“吼孩子”的惡性循環-003
第二節穿越情緒:你為什麼受不了孩子哭鬧、发脾氣-014
第三節自我養育:借由孩子,療愈自己的童年創傷-029
第二章•媽媽的限制性信念:覺察潛意識的控制
第一節應該:怎樣打破“應該思維”,看清真相-045
第二節期待:為什麼優秀的孩子,其實内心很自卑-056
第三節标簽:為什麼“貼标簽”會成為對孩子的“詛咒”-067
第四節比較:孩子的問題,父母做了哪些“貢獻”-078
第五節成功:除了成功和失敗,人生還有哪些選擇-088
第三章•媽媽的支持體系:主動尋求幫助
第一節學會示弱:别再逞強,“女超人”不是褒獎-100
第二節資源視角:主動停戰,家庭是港灣不是戰場-109
第三節自我蓄杯:内心豐盈,是媽媽更是自己-123
第四章•成為孩子的安全基地:更有勇氣和底氣
第一節生命底色:被愛的孩子更有安全感-134
第二節親子聯結:看見所有養育挑戰的根源-143
第三節媽媽的松弛感:給孩子剛剛好的支持-153
下篇放下控制:進入覺察狀态,培養善于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孩子
第五章•媽媽要轉換視角:是行為挑戰,更是成長的機會
第一節叛逆:孩子叛逆不聽話,是因為他要長大了-169
第二節情緒:孩子发脾氣,可能是需要你的幫助-178
第三節接納:父母放下執念,孩子才能突破自己-192
第四節挑戰:絕大多數的問題行為,都是发展性行為-204
第五節習慣:怎樣讓孩子不再沉迷于電子產品-216
第六章•課題分離:媽媽學會放手,孩子才能自我管理
第一節責任:分清溺愛和愛,讓孩子更有責任感-228
第二節犯錯:孩子犯了錯,父母該怎樣正确引導-235
第三節社交:孩子被排擠了,怎樣讓他内心更強大-245
第四節學習:父母怎麼做,孩子才能主動學習-258
參考文獻-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