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大學的歷史與发展》封面

内容簡介

  現代大學起源于歐洲中世紀。中世紀以降,西歐大學開啟了不同的发展進路,其中既有法國大學的斷裂,也有英國大學的保守,更有德國大學基于傳承的創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德國大學為師的美國大學開始代替德國逐漸登上世界大學的高峰。嚴格說來,經由拿破侖改革,近代法國在長期内并不存在大學組織。與意大利和法國的大學不同,发轫于中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挢大學至今仍然是世界大學的翹楚。
  故而,《歐美大學的歷史與发展》選擇中世紀大學、德國大學、英國大學和美國大學,分别論述了它們的興衰起伏及其演變背后的歷史規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我們國家的大學責無旁貸。從歐美大學的歷史與发展來看,大學組織的強大,既需要保持優良傳統,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更需要吸取他者的經驗教訓。
  因此,《歐美大學的歷史與发展》有着強烈的本土和現實關懷。

作者簡介

  胡欽曉,教育學博士,曲阜師范大學教育學院、青島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青年長江學者,山東省人民政府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社會科學名家,山東省首屆社會科學學科新秀,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訪問學者;山東省社會科學屆聯合會副主席,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基本理論、高等教育歷史與比較。近年來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等學術期刊上发表論文70余篇,出版學術專著4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課題9項,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等獎項。

目錄

第一篇 中世紀大學的產生與沉寂
第一章 社會資本與中世紀大學的產生
第一節 内部網絡關系與中世紀大學產生
第二節 外部網絡關系與中世紀大學產生
第三節 非正式制度與中世紀大學產生
第四節 啟示與借鑑
第二章 學術資本與中世紀大學的緣起
第一節 中世紀大學的原點:知識作為商品的正當性
第二節 中世紀大學的起點:知識交易中的學者行會
第三節 中世紀大學的支點:高深知識的交易邏輯
第四節 結論與啟示
第三章 角色沖突與中世紀的巴黎大學
第一節 社會角色與大學社會角色
第二節 巴黎大學的宗教角色
第三節 巴黎大學的世俗角色
第四節 巴黎大學角色沖突的表現
第五節 巴黎大學角色沖突的功能
第四章 學術資本化與歐洲傳統大學的低迷
第一節 知識被物質金錢所蒙蔽
第二節 知識被利益關系所隐蔽
第三節 知識被政治權力所遮蔽
第四節 知識與道德操守的分離
第五節 結論與啟示
第五章 社會資本與歐洲傳統大學的沉寂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大學外部關系的邊緣化與國際化消解
第三節 大學内部管理的僵化混亂與矛盾激化、關系割裂
第四節 大學遭遇意識形态沖突和信仰危機

第二篇 德國大學的崛起與影響
第六章 從后发走向崛起:社會資本與19世紀柏林大學
第一節 柏林大學與外部網絡關系
第二節 柏林大學與内部網絡關系
第三節 柏林大學與非正式制度
第四節 啟示與借鑑
第七章 高等教育強國之路:學術資本與19世紀德國大學
第一節 政府主導:大學學術資本的生成環境
第二節 知識創新:大學學術資本的邏輯起點
第三節 知識傳授:大學學術資本的演繹基礎
第四節 知識應用:大學學術資本的理性拓展
第五節 聲望感召:大學學術資本的積累動力
第六節 余論
……

第三篇 英國大學的傳統與現代
第四篇 美國大學的演繹與變遷

參考文獻
后記

最后修改:2025 年 01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