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刻度》封面

内容简介

性善还是性恶?死刑应该被废止吗?借刀杀人,刀当何罪?社会能为公平正义付出多大代价?

经济学追求如何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效用较优配置,而法律追求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但是一个案件中,不同的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那么立场不同,如何评价和取舍?哪一方的“公平正义”才更公平正义?

因此,本书探讨的核心议题是:我们如何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公平正义?

在本书中,法律学者李志刚与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教授合作,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经济分析的思维框架,全面探讨法学问题。他们强调,公平正义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价值追求,很难有确切的刻度。此时,对“效用”的比较和选择,可能是一把可供借鉴的尺子。

本书不仅澄清了普通人对经济学的误解,为法律人提供了可学、能用、好用的思维工具和论证工具,还以社会热点案例为据,带领读者通过经济分析的视角,突破法律思维的盲点,理解法律制度背后的深层(经济)逻辑,帮助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法律与社会。

作者简介

李志刚

法学博士,曾先后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金融机构法务、公司律师,现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兼任北京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研究方向:民商法、裁判方法、法经济学。在《法学家》《人民日报》(学术版)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编《民商审判前沿:争议、法理与实务——“民商法沙龙”微信群讨论实录》丛书。

熊秉元

知名法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澳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华人经济学界,熊秉元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已出版《正义的成本》(繁体中文版获“金鼎奖”)、《解释的工具》、《优雅的理性》、《生活的经济解释》等著作十余部。曾在《南方周末》等多家刊物上撰写专栏。《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一文曾被选入2018年上海市高考语文试题。

目录

前言十个法学问题
导读法律经济学:为何学、如何用
专题一如何实现正义
第一讲“为了正义,天崩地裂”吗
第二讲性善还是性恶:拿证据来
第三讲性骚扰罚则的选择:先了解社会,再了解法律
第四讲借刀杀人,刀当何罪:规范式思维与结果式思维
专题二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第一讲理论框架:方法论的个体论
第二讲人的特质:理性与自利
第三讲人的行为决策:降低成本
第四讲供求定律:仅应用于经济学吗
第五讲“均衡”的世界
第六讲制度与制度变迁
第七讲论战桑德尔:经济分析仅限于市场吗
第八讲信息经济学与法律
专题三经济分析的主要方法
第一讲“成本效益”分析法
第二讲“基准点”分析法
第三讲“时间轴”分析法
第四讲“向前看”与“向后看”分析法
第五讲“最小防范成本原则”分析法
专题四正义与效率
第一讲财富最大化
第二讲谁在赋予正义内涵
第三讲正义使者的面貌
第四讲正义与效率:经济学视角
第五讲法理学与经济学
第六讲“公地悲剧”
第七讲共同生活的逻辑
第八讲水面下的冰山:法治问题的深层解读
专题五民法与民事案件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高速公路上的铁块:侵权还是违约
第二讲牛黄案:谁的故事可信
第三讲景区事故案中的风险负担:道德绑架只是开始
第四讲“红头苍蝇做证案”:法官如何思考
第五讲损害赔偿:参考坐标与不同语境
第六讲网约车与反垄断:屠龙少年是否终成恶龙
专题六权利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权利的来源:政治哲学与规范式思维
第二讲权利的形成:经济学与实证式思维
第三讲手机是城堡吗:隐私的经济分析
第四讲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法律逻辑和经济分析
专题七刑法与刑事案件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刑法与信息经济学
第二讲无罪推定原则如何操作
第三讲“张扣扣案”的经济分析
第四讲护民难还是护渔难
第五讲是抢劫还是家庭纠纷
第六讲行善者责任的界限
专题八道德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道德的来源
第二讲道德与法律
第三讲命与价:道德评判与法律裁判
第四讲死刑应该被废止吗
专题九伦理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伦理与社会
第二讲伦理关系和时代的巨轮
第三讲家庭变迁和法律的联结
第四讲伦理变化对法律的影响
第五讲伦理关系和社会资本
第六讲黑手党和社会资本
第七讲孝的过去与未来
第八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与法律
专题十因果关系的经济分析
第一讲大千世界里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讲因果关系的历史名案
第三讲因果关系“摸象”:责任和过失
第四讲是车撞人,还是人撞车
第五讲明察秋毫:法学里的因果关系
第六讲因果关系和法律的帝国
第七讲成本效益和因果关系
第八讲因果关系的案例分析
终章
第一讲再度回首来时路:终场盘点
第二讲法律经济学的说服力
第三讲终点和起点:法学和经济学的结晶
······

[ 正义的刻度下载地址 ]【免费下载】
最后修改:2025 年 02 月 0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