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孜孜不倦的耄耋学者。樊树志先生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出版著述甚多,并多次获得大奖,久为社会和广大读者熟知。今年已届米寿,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明史,尤其是晚明史,传播新知卓见。
◎续证晚明大变局。樊教授自2015年以来,破除陈见,首次系统论述“晚明大变局”,将中国卷入全球化的时间提早到晚明,引发学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本书是继《晚明大变局》等书之后继续解读这一真知灼见的新作,重点从明朝内部、明朝对外战争等多个角度切入,异彩纷呈。
◎剖析晚明政治生态。本书细腻解读了晚明大变局的内因,尤其是明朝政治生态持续恶化的过程,以及不同政治派别或利益群体之间角逐的荒诞面相。如书中所收《魏忠贤崇拜面面观》长文,层层剥茧式地揭露魏忠贤个人崇拜运动的真相,展现了当时举国若狂的政治腐败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揭示晚明独特的文化生态。文人结社始于嘉靖,在天启、崇祯年间达到高潮。书中从文人结社视角,来探究晚明独特的文化生态。在阳明学引发的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部分文人在一起磋商学问的同时,更关注现实的政治问题,探寻解决之道。樊教授以最具代表性的几社、复社为例,详述这些文社的成立经过及其主要活动,展示了他们力图挽狂澜于既倒的经世情怀,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勾勒晚明名贤浮沉群像。书中涉及徐阶、张居正、杨涟、左光斗、魏大中、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官绅名贤,勾勒这些正人君子在时代激流中浮沉,波澜起伏,曲折坎坷,折射出历史的复杂性,显示历史本身的丰富多彩。
本书收录史学名家樊树志教授近十余年间所撰有关晚明史的要文十三篇,既娓娓解读了晚明重要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如万历年间的朝鲜战争、六君子之狱、魏忠贤崇拜运动、文人结社等,又剖析了晚明著名文人士大夫,如徐阶、张居正、文震孟、郑鄤、倪元璐、吴应箕、黄道周、刘宗周、吴伟业等人的仕宦与心路历程,这些主题几乎涵盖了晚明史的重要方面。
书中配有六十余幅图片,包括人物肖像、书画作品、典籍书影、档案资料及其他历史遗物等多种类型,以期形象生动地还原历史场景,图文相彰,是研读晚明史乃至明史的优秀读本。
“人世事,几完缺”,选自清吴梅村《贺新郎•病中有感》,最能代表耄耋学者樊教授数十年研究晚明史的感慨心境。
作者简介
樊树志,复旦大学教授。代表作《晚明史(1573—164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晚明大变局》入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新华网、新浪网等二十余家媒体2015年度好书。
目录
王阳明与晚明思想解放潮流高处不胜寒
——内阁倾轧中的徐阶
一、从夏言“弃市”说起
二、谨事严嵩,虚与委蛇
三、潜移帝意,扳倒严嵩
四、天下翕然想望风采
五、新郑鱼肉华亭
“好申韩法”的张居正
一、“经术”与“法术”
二、“中外淬砺,莫敢有偷心”
三、“今之从政者大抵皆然,又不独学校一事而已”
四、“不加赋而上用足”
五、“威权震主,祸萌骖乘”
1590年代的朝鲜战争
一、“假道入明”的“大东亚构想”
二、“朝暮望救于水火中”
三、“爰整六师,大彰九伐”
四、“就其请贡行成之机,可施调虎离山之术”
五、“秀吉妄图情形久著,封贡亦来”
六、“授册封贡,可保十年无事”?
七、“战端再起,戛然而止”
六君子之狱
一、杨涟:“生杀予夺岂不可以自主,何为受制幺麽小竖?”
二、臣工“先后申疏”,“无不危悚激切”
三、叶向高调停弥缝,进退失据
四、官场大清洗
五、杨涟:“仁义一生,死于诏狱”
六、左光斗:“辱极苦极,污极痛极,何缘得生”
七、魏大中:“臣子死于王家,男儿常事”
八、“虎狼之肆威,狗彘之不食”
魏忠贤崇拜面面观
一、“奢侈性成,服色僭制”
二、无上名号:“九千九百岁爷爷”
三、“遍地立祠,设像祝釐”
四、“九千九百岁”之死
文人结社与晚明文化生态
一、关于文人结社之风
二、“济世安邦”的几社
三、作为文社联合体的复社
四、对复社的“谤”
五、“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悲情的骨鲠之士
——文震孟与郑鄤
一、“如傀儡之登场,了无生意”
二、“当为朝阳之鸣凤,不当为抱叶之寒蝉”
三、“正直而遭显戮,文士而蒙恶声”
为正人增华,为文人吐气
——倪元璐的才情与气节
一、引言
二、持论侃侃,中立不阿
三、力陈销毁《三朝要典》
四、“三做堂”:实做、大做、正做
五、君亡与亡,以身殉国
“半世文章百世人”
——复社名士吴应箕
一、“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
二、触及时事的史论与策论
三、《留都防乱公揭》始末
四、“半世文章百世人”
“朝廷舍臣,非臣舍朝廷”
——黄道周的坎坷仕途
一、讥刺阁臣周延儒、温体仁,削籍为民
二、与皇帝当廷辩论,降六级调外任
三、贬谪•囚禁•廷杖•流放
四、“有殒自天,舍命不渝”
“一代完人”刘宗周
一、“奈何以天下委阉竖”
二、“八年之间谁秉国成而至于是”
三、“厂卫是朝廷私刑”
四、“决此一朝死,了我平生事”
“人世事,几完缺”
——读《梅村家藏稿》札记
一、“福过其分,实切悚栗”——权臣倾轧中的复社才子
二、“立朝以正直忠厚为本”——从翰林院到南京国子监
三、“山川之胜,文章之乐,生平所未有”——红颜知己卞玉京
四、“通侯青史姓名高”——缅怀杀身成仁的瞿式耜
五、“草间偷活”,“一钱不值”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