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簡介
這本《怎樣在太空中敲釘子》誕生于Bombora出版社的讀者发給謝爾蓋·梁贊斯基的問題,他們的問題千奇百怪,天真又不乏诙諧,簡單又不失睿智。将這些問題的答案匯集到一起,最終就有了這本關于宇航員生活的書——透過國際空間站的舷窗,一位宇航員一邊欣賞着我們這個星球,一邊在給我們講述着太空的故事。謝爾蓋·梁贊斯基用他那簡潔、幽默、生動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他講到了火箭、國際空間站和聯盟号的構造,與我們分享他太空飛行的體驗。
作者簡介
謝爾蓋•梁贊斯基
宇航員,俄羅斯聯邦英雄,畢業于莫斯科國立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后擔任俄羅斯科學院生物醫學問題研究所工作人員,曾任“飛往火星之旅”試驗隊長,是第一位在2017年飛行期間成為航天飛船乘組指令長的科學家。2013年,他和科托夫将未點燃的索契冬奧會火炬帶出艙外,進行了太空傳遞,并拍攝了視頻,這是奧運史上首次太空火炬傳遞活動。他在軌道站度過了300多個晝夜,進行了四次太空行走,拍攝了歷史上首部外太空全景視頻。
目錄
第1部分關于太空及其他什麼是太空?
人為什麼需要太空?
航天追求的目标是什麼?
為什麼飛入太空的是真人,而不是無人駕駛飛機或機器人?
航天帶來了哪些益處?
為什麼我們要從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起飛?
太空與大氣層的分界線在哪里?
火箭的構造是怎樣的?
火箭為什麼能飛起來?
需要多快的速度才可以進入軌道?
……
第2部分怎樣成為一名宇航員?
從哪里可以了解到宇航員招募的信息?
招募活動多久舉行一次?
您小時候想過飛上太空嗎?
當一名宇航員需要了解哪些知識?
您認為哪一種訓練最有趣?哪一種訓練最艱苦?
宇航員身份在勞動手冊上是怎麼寫的?您的工齡是多少?
宇航員的工作報酬有多高?
……
第3部分飛行準備與飛往國際空間站
星城的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為什麼你們不僅在俄羅斯,還在其他國家進行訓練?
臨近飛行前宇航員們做些什麼?
為什麼需要隔離?
在隔離期間是否允許親屬探望宇航員?
起航前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
起航前您吃什麼?
飛行前有什麼傳統嗎?
宇航員去空間站都帶什麼?
……
第4部分國際空間站上的生活
國際空間站運行的高度是多少?
到國際空間站的距離相當于從哪兒到哪兒?
起飛過程中可能发生哪些緊急情況?對此要接受什麼樣的培訓?
如果腳下沒有支撐物,會不會有手足無措感?
失重對自身感覺和健康有什麼影響?
如果人們一直生活在失重狀态中,他們會是什麼樣子?
失重狀态下如何在空間站上移動?
打噴嚏時聲帶向外噴出的氣流速度達到50~100米/秒,容速為12升/秒,
那麼“打噴嚏”的推力是否足以使人飛到國際空間站的對面艙壁?
空間站上什麼最容易損壞?
您是怎麼修理的呢?
在太空中能把所有東西都修理好嗎?
能在太空中敲釘子嗎?
你們在維修空間站時使用哪些工具?
……
第5部分返回地球
需要提前多長時間開始做返回地球的準備?都準備些什麼?
什麼東西被裝入隔艙送進大氣中燃燒?
您從空間站帶走了什麼?
為什麼航天飛機像飛機一樣降落在跑道上,而“聯盟”号卻降落在地面上?
如何從地球跟蹤着陸情況?
着陸后會馬上发生什麼情況?
宇航員為什麼要戴墨鏡?您為什麼沒有戴?
您飛行后的感覺:哪里最疼?
宇航員着陸后被帶到哪里?
康復需要多長時間?
身體如何适應地球上的生活?
……
第6部分飛行后的生活
宇航員飛行后做什麼?
與地球相比,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有什麼利弊?
對您來說,第二次飛行是否比第一次更容易(在情感上、身體上,在訓練計劃、
适應等方面)?
兩次飛行之間必需間隔多長時間?
您還想再次飛行嗎?所有宇航員都想重返國際空間站嗎?
······
最后修改:2022 年 10 月 20 日
© 允許規范轉載